
穩定高效 綠色環保
持續改進 追求卓越
穩定高效 綠色環保
持續改進 追求卓越
在柳鋼防城港基地成品碼頭,產品裝船作業有序進行。甘春霞 攝
剛剛下線的柳鋼汽車用鋼。李德毅 攝
7月的北部灣,驕陽與海風交響,生機勃發。
在柳鋼防城港基地成品碼頭,吊機往來作業,3800mm寬厚板、鍍鋅冷軋卷在有序“集結”,正待向海遠航。
“這幾年,柳鋼出口持續升溫。”柳鋼銷售中心國際業務室經理吳宇俊,望著碼頭的繁忙,聲音里按捺不住興奮。“從拼價格到靠品質,現在連海外項目都點名要我們的貨。”
今年1至6月,柳鋼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.04%,同比增利13.85億元,實現扭虧為盈。其中,在產品結構方面,從原來的建筑用鋼占比近70%轉為制造業用鋼占比超70%。
曾幾何時,虧損成為鋼鐵行業的熱議話題。柳鋼集團這一“期中答卷”,“扭虧為盈”的含金量,讓此刻的市場熱鬧不已。
這一嬗變,主線在哪?如何做到?有何啟示?連日來,記者進行了調研采訪。
柳鋼推進冷軋汽車用鋼增產提質。葉有興 攝
今年以來,冷軋廠硅鋼產量首次突破萬噸大關,為柳鋼集團品種結構優化打下堅實的基礎。葉有興 攝
調結構 做強主業
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,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,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。
作為西南區域工業龍頭,柳鋼的每一個腳步,都備受關注。
特別是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格局的持續改變,對建筑用鋼占比過高的柳鋼來說,無疑是巨大的發展壓力。
面對困局,如何破?
早在2022年7月,柳鋼提出“實業為基、效益為上、低碳為標、開放為先、創新為要、進取為榮”的“六為”發展思路,隨后進一步明晰了“近期降成本保生存、中期調結構促轉型、長期強實力創一流”發展升級“三部曲”。
堅守主業、做強實業,成為柳鋼穿越行業“深冬”的關鍵抉擇。
近日,柳鋼中金公司冷軋廠光亮退火4號線完成調試并成功下線首卷不銹鋼BA卷。
投產后,該產線BA板產量每年可提升6.72萬噸,主要面向高端家電、醫療器械等領域供貨。
近年來,柳鋼通過擴大有效投資、加大科技創新、優化產品結構等措施,大力實施汽車用鋼、船舶及海洋用鋼、新能源用鋼、精品工業長材“四個百萬噸”產品升級工程,著力打造家電用鋼、工程機械用鋼、高等級集裝箱及耐候耐蝕鋼等“4+X”高端產品集群,推動產品不斷迭代更新,徹底改變了過去“建筑用鋼為主”的產品結構。如今,品種鋼比例由三年前不足20%,提升至今年1至6月的42.3%。
填補廣西冷軋汽車板空白的汽車面板及1500兆帕級熱成型鋼、結束廣西無自主鍍鋅板歷史的鍍鋅系列產品、為物流行業提供輕量化長壽命材料的防腐耐候鋼、通過中國船級社認證可抵御零下40℃低溫的高強度船用鋼……三年來,“柳鋼造”不斷催生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,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升級。
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,讓柳鋼重拾活力。
如今,“柳鋼造”寬厚板產品已經通過七國船級社認證,陸續發往珠三角、長三角;家電用鋼穩定進入國內頭部企業供應鏈;新能源用鋼、汽車用鋼銷量大幅增長……
“以前基地多產普通建材,出口需轉運北部灣港。如今防城港千萬噸級基地(一期)全面建成,‘柳鋼造’百萬噸級產品實現廠房至自有碼頭無縫銜接高效出海,碼頭單月吞吐量突破400萬噸。”在柳鋼防城港基地成品碼頭,廣西鋼鐵工藝技術員黃澤奕指著碼頭電子屏感慨道。
柳鋼3800mm寬厚板獲得七國國船級社認證,2025年4月,完成首批船板訂單生產及交付。劉石盛 攝
火紅煉鋼的場景。柳鋼集團供圖
廣西鋼鐵冷軋產品高效外發。鄒華勇 攝
重效益 精益管理
家大業大,更需精細算賬。
“燒結廠、煉鐵廠合并之初,不少人擔心效果。”煉鐵總廠廠長莫朝興,至今仍對2024年初的全面改革印象深刻。
然而,兩廠合并整合為煉鐵總廠后,運行效率不降反升,成本管控成效顯現。今年上半年,該廠多項關鍵技術指標刷新歷史紀錄,累計降低原燃料成本逾千萬元。
從“改革攻堅行動”到“提質增效年”“提質增效深化年”,再到“精益管理年”,每年一條攻堅主線,都圍繞一個明確目標:全力打贏扭虧增盈攻堅戰。
對標找差、算賬經營,如今,柳鋼正全面鋪開全員精益管理變革。
全面擁抱人工智能,讓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效益。
三年來,柳鋼的生產線關鍵環節接連實現智能化突破,AI技術深度融入質量管控、安全生產、大宗采購、成本控制等核心環節。僅今年上半年,就有89套無人化裝備投入運行。
在柳鋼冷軋廠,透過其自主研發的AI數智鋼卷平臺,鋼卷牌號、規格,每道工序中水、電、氣、工業介質、人工等成本,精確到幾分錢,即可一目了然。該平臺不僅提升了成本管理的效率與精度,還提供了更為精準、實時的成本控制手段,讓“算賬經營”基礎更牢固。
精益管理,讓生產、消耗等成本,大幅下降。
1至6月,柳鋼超2/3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進入行業前1/2,三基地鐵水成本、噸材綜合成本同比分別下降22.19%、18.84%。
成本的降低,也讓“柳鋼造”在市場更有話語權和競爭實力。
藍天白云下的柳鋼中金公司高爐系統。陳偉強 攝
青山環繞中,鋼城演奏出一首綠色發展的動人旋律。陳能峰 攝
藍天白云下的柳鋼集團柳州本部。涂桂銘 攝
謀長遠 綠色前行
時間,見證奮斗與榮光。
2024,柳鋼榮登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百強(第48位);2024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名躍升至238位,提升17位;獲評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A+(極強)評級。
實施近140項超低排放改造與超百項節能降碳項目,顆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較改造前分別銳減39.7%、44.8%、43.8%;固廢實現100%資源化利用;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率高達98.1%。……充滿“綠意”的數據,背后是柳鋼集團在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轉型發展路上的生動實踐。
盛夏時節,走進柳鋼集團柳州本部,生機盎然。
看著高聳的煙囪排出一縷淡淡的水蒸氣,已在柳鋼工作近20年的劉偉感嘆道:“實施超低排放改造以來,廠區環境每周都有變化,一派花園工廠新貌。”
自2019年《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》出臺以來,柳鋼集團積極響應,成立超低排放改造工作領導小組,以“壯士斷腕”的魄力累計投入資金超92億元,實施230余項超低排放改造項目。
綠色是生態的本色,也是發展的底色。
日前,全國重點大型鋼鐵生產設備節能降耗對標競賽評審結果公布,柳鋼3號高爐、8號轉爐分別獲評優勝爐、創先爐。
“這源于我們按照集團公司精益管理部署,在技術創新上,不斷探索新工藝、新方法;在設備升級上,引入先進技術與裝備,實現了產量與能耗的一升一降,生產效率與能源利用水平實現質的飛躍。”柳鋼煉鐵總廠高爐一車間工長果成龍說。
謀長遠之勢、行長久之策、建久安之基。三年來經歷的那些陣痛,如今正在不斷結出碩果。